【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
活動時間:2014/12/6(六)-2015/01/4(日)
活動地點:高雄駁二藝術特區B7蓬萊倉庫 (高雄市鼓山區蓬萊路99號 )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覺藝術協會,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研究與發展中心
活動網址: http://artassocialinterac.wix.com/hktw
活動說明:
近年,不少藝術家以不同媒介創作介入社區,積極投入對公民意識、社群生活、文化資產等議題的關注,發起多項具創意的倡議和行動聯結,展現出藝術家的公民意識,也召喚出更廣泛的公眾參與。「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國際交流展」集結台港兩地多種「與社會交往」的藝術實踐,重新反思藝術與社會及公眾的關係。
藝術創作者既是文化生產者,也是社會運動者,對於藝術的生產、發展與傳播,產生了不同於以往的影響。本展以香港作為首展的出發站,自2014年12月6日至2015年1月4日將移師至高雄駁二藝術特區B7蓬萊倉庫接力展出。
此次展覽由策展人吳瑪悧協同梁美萍(香港)、張晴文(台灣)策劃,視覺藝術協會與香港浸會大學「啟德研究中心」共同主辦,邀集30組台港藝術家及團體參展。作品著重於與社會交往的各式方法及樣態,如「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十多年來與工運團體、外配組織、樂生療養院、日日春協會、慈芳關懷中心等,以集體協作的方法為底層人們創造發聲的機會;從事社群藝術二十多年、創立「全人藝動」和「藝術在醫院」的香港藝術家梁以瑚,透過多元表達手法,活化老爹媽的銀髮生活,也帶領河南農家婦女以刺繡表達自己;廖億美與好多樣工作室自2008年起,以馬祖東莒為基地,透過「夏日藝術學校」、「以X換生活」等計畫,活化廢棄的聚落,引領年輕人慢慢迴流島嶼;香港的「MaD創不同」由姚瑞中帶領失落社會檔案室(LSD) 五年來所記錄的「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攝影計畫」,直指環境空間在土地無限度的操弄下,所累積失衡的閒置空間軌跡。這些交往過程的對照觀摩,增編當代社會美學的目錄,展現藝術改變社會的多種可能,也同時顯現社會改變藝術的多重面向。
「與社會交往的藝術—香港台灣交流展」展覽期間也正逢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學生運動「佔中運動」,強調「現地拍攝、現地製作、現地影展」的展出團隊「金甘蔗影展」也聲援當前的社會運動議題,進行影像的徵件活動,將於展覽開幕12月5日放映公開徵件的獲獎影片,12月6日、7日舉辦「藝術的改變。改變的藝術」研討會與工作坊,讓觀眾得以與這些藝術計畫更近一步「交往」。
- 最新資訊請至展覽粉絲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