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臺北設計城市展 精彩倒數–三屆策展人齊聚.3D列印工作坊 為展覽劃下完美句點
「不斷提升的都市」(Adaptive City)為臺北申辦2016年世界設計之都的理念與訴求,臺北設計城市展今年正式邁入第三屆,臺北設計城市展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長劉維公表示:「有別於前兩屆致力於開拓臺北新視野,立足國際起跑點上,讓世界看見臺北獨特的設計表現,2014年的重點在於展現臺北實力,與國際交流溝通,發揮國際影響力,並將社會設計觀念有效落實於生活中。」像是本屆亮點展品中的「變色針筒」即能有效解決第三世界針筒濫用的問題;「21世紀護理急救包」方便在社會資源不足時,提供即時與專業的醫護照顧;「摺疊電動車」考量都市空間不足與節省時間而做出的改良設計;「充電自行車」讓動能轉化成電能,解決充電問題…
「臺北設計城市展」過去、現在與未來 10/24延長開放
設計可以改變人類的生活,為了讓民眾能夠進一步感同身受,如何將社會設計的概念有效落實於生活之中,今年的臺北設計城市展在當初規劃挑選策展作品時,即設定以創造多數民眾的社會價值為優先考量,2014年策展人莊熙平提到「好的設計是可以很快地被多數人接受進而普及化,進而喚起對社會議題的重視」、「設計的核心是人,一個好的設計不應該是封閉的,而是從生活中發想人人都可以參與,是屬於大家的。」今年展覽最大的特色在於收集更多國外具有代表性的優秀展品,以及邀請十多位國外設計師聚集臺北分享彼此的設計理念做經驗交流,透過像是原子互動的能量,激盪出更多創意的火花,共創更美好的未來生活,因此今年的策展主題訂為「城市創合Fusion」,即說明了城市、居民與設計三者之間是息息相關的,經由設計重新喚起並創造人們對城市的連結。
在10月24號星期(五)19:00-20:30論壇中,由三屆臺北城市設計展的總策展人吳光庭(2012年策展人)、龔書章(2013年策展人)、莊熙平(2014年策展人),一同分享「三屆臺北設計城市展的經驗與展望」,從過去、現在與未來分享策展心得,並舉實際的國外案例經驗,深入淺出以說故事的方式,讓大家在看展的同時也能夠了解主辦單位背後的用心。
廢棄物重生資源舊變新 3D列印讓平面能立體
展覽最後精彩壓軸工作坊,由來自荷蘭的社會設計師Luc van Hoeckel和Dave Hakkens,分享他們特別的國際設計案例,他們從馬拉威的災民兒童遊樂場、尼泊爾的農村居民與烏干達的戰爭受害者等,發掘這些弱勢族群背後的需求,運用設計巧思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民眾,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過程中也讓他們感受到了許多豐富可貴的生命經驗。本週六的全天工作坊中,兩位國際設計師將展示如何將臺北收集各式各樣的廢棄家電、回收物再利用,並結合最新的3D列印技術提升設計視野。
值得一提的是本展覽的空間規劃打破傳統以大家熟悉的單面牆隔間方式,使用5100餘支4米高的白色紙管,讓展館空間更為流通,而不只是封閉、侷限的環境與本展欲傳達設計應是「開放、交流」的精神相互呼應。2014臺北設計城市展”中使用之紙管,展後除了接續將在「簡單生活節」作為展示用材料外,也將送至東吳大學美育中心,做為12月5號至12月13號舉辦的「東吳大學榮譽法學博士曼德拉逝世週年紀念展」部分展示元素,以延續「再生」環保的觀念,讓資源有效靈活運用,透過設計讓生活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