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slider
home slider
home slider

【不只是專欄 – 徐景亭】

【不只是專欄 – 徐景亭】

東海醫院工作室負責人- 徐景亭 Gina,每一次看到她,似乎永遠都有新的計畫和想法正在進行。在前兩個月中,不只是圖書館邀請Gina展覽她所做的「三重黑色聚落計畫」。而在這次專欄中,試圖更深入的理解Gina在這些多重身分的背後,以及各種身分角色中,真正關心的核心是什麼?她認為的設計又是什麼?

::: 怎麼定義自己正在做的事呢? :::
「我認為工業設計就是在解決問題,就像我公公在三重影片中說的一樣。(註)」
多年來經營著自己的產品設計品牌「東海醫院」;最近這幾年在三重當地進行著「黑色聚落計畫」;同時擔任大學的講師;也經常策劃許多展覽和活動。即使Gina正在做著許多面向、看似並非正統工業設計範圍的事,但她仍認為在做的是「工業設計」。她認為:『「工業設計」是探索著未知的事物,透過分析和理解,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或物件。』

不只是專欄 - 徐景亭

::: 「東海醫院工作室」品牌的起因和「三重黑色聚落計畫」都是以真實的社區為背景,Gina自己如何看待這樣的關聯性? :::
「從身邊的事物中看見問題,而透過設計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東海醫院工作室」成立的背景是在921地震之後,位於東勢的新家因地震而全倒無法繼續使用,於是Gina和家人搬回出生就一直居住的「東海醫院」。當時因為地震,鄰里們頓時失去了居所、少了往日的活力。在整理爺爺的「東海醫院」時,想起小時候看著這間地區性醫院裡,人與人之間的溫暖互動與彼此關心,那樣的溫度和記憶,讓Gina漸漸萌生「讓人們回到這間醫院,但不是看病,而是看展覽、參與各種活動」這樣的想法。希望透過展覽與互動,讓在地震中失去希望和笑容的人們,再度熱鬧起來,重建環境;也重建著自己的生活和新方向。

不只是專欄 - 徐景亭

不只是專欄 - 徐景亭

「三重黑色聚落計畫」的起因是來自Gina的公公。三重曾是台灣加工製造業的核心,在工業發展蓬勃的六零年代,三重的黑手們,日以繼夜地在自家工廠裡,用自己的雙手拼搏著。也因為這樣的一群人,創造出台灣驕傲的經濟奇蹟榮景。但在九零年代開始,工廠逐漸外移,技術轉型,人力也逐漸受到更高階的機器取代,再加上2008年的經融風暴,於是,曾經24小時不夜城般的工廠區,逐漸萎縮凋零,一間間的關閉。Gina的公公曾擁有自己開發「閥類開關」的工廠,擁有著許多技術及知識,卻也在大環境的衝擊下只能關起工廠。Gina看著跟公公相似背景的人們,擁有許多技術、解決工業製程問題的能力,卻因時代,這些珍貴、無法以網路資訊取代的知識卻無法延續。於是,Gina發起了「三重黑色聚落的計畫」,希望以這個計畫,讓更多的人看見問題,並以不同背景思考著。

三重黑色聚落計畫

三重黑色聚落計畫

如同前面所提到的,Gina認為「工業設計」是透過許多的分析和理解,思考新的解決方式。而在一般的產品設計過程中,是以「大眾」為背景,分析品牌、市場、需求,而「大眾」是一個模糊而假設性的概念。但在「東海醫院展覽」和「黑色聚落計畫」中,卻是以真正的社區、真實的故事和情感為基礎,發現探究實際發生問題。

在荷蘭唸書時,Gina受到一個設計鬱金香容器的案例啟發,影響她「從身邊的事物中看見問題,而透過設計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這個特別的鬱金香花苞容器是以牛糞為材料,乾燥成空心的方形,裡面裝著一株株鬱金香。當消費者購買這組鬱金香和容器時,回家種在花園裡時,容器成了肥料,不僅解決的花苞販賣過程中的包裝的問題,不會造成浪費,也在解決大量畜牧業所造成的排泄污染問題。透過思考生活中的真實問題,而用設計提出更好的解決方式。

而探索著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比起只為了消費導向而取悅的「大眾」所創造出的虛擬故事更吸引著Gina。希望從這樣的真實中,發現問題、拋出議題,進而找出解決方式或引發各種可能性。

::: 為什麼會在學習純繪畫之後選擇進入大學念工業設計? :::
「吸引我的也許正是未知吧。」
Gina在高中的時候是讀復興美工,以純繪畫和工藝為基礎。「工業設計」在當時多是以學習機械、模具製造及工業技術為主。以人文和藝術角度切入的「設計」在當時的台灣並未受到重視。而當時的實踐大學的教授們:官政能教授、謝大力教授…等人,希望建立起一個重視美學、人文和藝術思考訓練的系所,於是建立在台灣第一個「工業產品設計」系。在選擇系所時,大多的藝術相關系所都是師範教育體系,大概都會朝著藝術教育或是藝術品創作的方向前進。而只有實踐的「工業產品設計系」的介紹非常特別,充滿了未知,沒有任何相似的系所或明確的榜樣。但正是那樣充滿可能性和神秘感,讓Gina充滿了好奇和希望。「好像一扇神秘的門後,滿心期待著推開那扇門,看見那個未知的世界。」

::: 身為女性的設計創作者,有什麼不同或影響? :::
Gina說:『在以往的工作上,最常遇到的就是被問「你出差或做某件事,妳的先生支持妳嗎?」但,為什麼同樣的問題不會反問男性?』在實際生活中,在她與先生的關係中,是相互支持的彼此夢想的,她支持著先生自己創業,先生也支持她出國唸書。除了伴侶之外,常常也會有女性問她,生孩子會不會影響她的人生計畫?而Gina說,她的女兒也是影響她的重要關鍵。「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彷彿自己重新認識了顏色、形體、質感、從故事中得到的啟發,跟個她一起重新認識著這個世界。更重要的是從自己的女兒身上看見不被世界束縛制約的勇氣。」

不只是專欄 - 徐景亭

::: 推薦最近在看的一本書 :::
「我喜歡看的是地圖,手機中的app最常用的就是Google Map。從地圖上研究自己所在的區就像工業設計吸引我的一樣:探索未知,從中理出一個頭緒,透過各種分析和研究,找出自己的定位。」而《宇宙地圖》這本書中,就是從地球一直到宇宙盡頭的地圖,描述著無數的星體和星系與地球的關係。

宇宙地圖

::: 除了書籍之外,影響最深的人或事 :::
「以深入的研究為基礎,設計只是最後的甜頭」
在荷蘭學習時,受到許多建築師的啟發,例如:OMA、MRDV…等。這些建築師不僅是設計許多著名的標的物而已,而是深入的研究一個地域或議題,並分析思考這些資訊,並找到未來的趨勢。例如建築師Rem Koolhas寫出《S、M、L、XL》和許多大部頭的研究書本,對於城市和生活型態的分析。這樣的設計思考模式,深深影響著Gina。「東海醫院工作室」和「三重黑色聚落計畫」也是站在真實生活的處境中,透過各種活動、展覽、創作,向每一個人提問著未來的可能。


關於 – 徐景亭

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 講師,「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負責人。 參與過藝術家博覽會、設計博覽會、“亂,有秩序” 聯展於台北市立 美術館、台灣設計師週都市酵母策展人、2011“工藝時尚”米蘭傢具展、 2010 Paris MAISON&OBJET,2012參加米蘭傢具展 “衛星展”。

不僅擁有純藝術的思維,在商業領域上也從事多年產品設計企劃,也跑過創意市集販賣自己的作品。在2007年,前往荷蘭 Design Academy Eindhoven 進修。希望自己能永遠保持開放的心,在設計道路上走的長長久久。在東闖西碰的自我設計實驗之路上,從嚮往華麗新奇到追尋內心的本質,現在,傾向跟農夫與黑手的工作態度與精神學習。並期許自己,不是只是為這世界多設計一件商品,而應該是為自己也為這世界多開一扇不同視野的窗。


關於 – DHH studio 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

東海醫院,從一甲子的老醫院蛻變為台灣在地設計發展的創意工作室,秉持著同樣醫師關懷病人的熱情,持續不斷的與在地團體合作,並繼續關懷我們身邊的事物,用敏感的觀察力發現生活的細節,同時也推動“設計下鄉計畫與就地取材互動工作營”,以踏實又冒險的態度,繼續為…台灣設計尋找新創意。

Fackebook:

Related posts

Leave a Reply